至大至刚成语的释义

春秋31周前
至大至刚指极为宏大且刚强不屈。

至大至刚的拼音

至大至刚的拼音为:zhì dà zhì gāng

至大至刚的释义

至大至刚指极其宏大且刚强,形容人的气节、精神或事物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和崇高境界。

至大至刚成语的释义

至大至刚的出处

至大至刚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里孟子描述“浩然之气”时,用“至大至刚”来形容其宏大刚强的特质。

至大至刚的例句

- 他的气节至大至刚,面对强权毫不屈服。

- 这种精神力量至大至刚,足以撼动人心。

至大至刚的成语用法

至大至刚通常用作形容词,修饰名词(如气节、精神、力量等),或作为谓语描述事物的特性,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强调宏大、刚强的特质。

至大至刚的示例

历史人物: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至大至刚的民族气节。

文学作品: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展现了至大至刚的家国担当。

现实应用:面对自然灾害,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至大至刚,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至大至刚的近义词

刚正不阿:形容为人刚强正直,不逢迎附和。

浩然之气: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或气质(与出处相关,但更侧重精神层面)。

坚不可摧:形容非常坚固,不可摧毁(侧重力量或意志的坚定)。

至大至刚的反义词

软弱可欺:形容性格或力量薄弱,容易受欺负。

卑躬屈膝:形容低声下气、讨好奉承的姿态。

萎靡不振:形容精神颓废、意志消沉的状态。

《至大至刚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