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庙社稷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成语,它代表国家象征。“宗庙”是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场所,体现家族传承;“社稷”为土神和谷神,关乎农业收成。二者合指代国家,体现古人对祖先、土地粮食的敬重 。
宗庙社稷的拼音
zōng miào shè jì
宗庙社稷的释义
宗庙:指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后成为国家或政权的代称。
社稷:“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整体含义:宗庙社稷合在一起,代表国家的政权、根基和象征,体现对祖先的尊崇以及对国家存续的重视。
宗庙社稷的出处
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若敖之末,熊仪之后,于今为庶,何辱于大国?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若不谷死,则君之为我尸之矣,其何能淑,载胥及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君其勿许楚!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且夫言伐我者,其亦大谬矣!若楚之与君皆世为诸侯,盟誓相好,有如白日!今君乃亡郑以邻于晋,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其中虽未直接出现“宗庙社稷”,但《左传》中多处体现对宗庙社稷的重视,如“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对象就包含宗庙社稷相关神灵,更直接关联的表述如《孟子·尽心下》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确提及“社稷”。
宗庙社稷的例句
- 古代帝王将相,无不以守护宗庙社稷为己任,稍有差池,便可能沦为千古罪人。
- 这位将军一生征战,只为保家卫国,守护宗庙社稷不受外敌侵扰。
宗庙社稷的成语用法
一般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表达与国家政权、根基相关的重要概念。
宗庙社稷的示例
在历史剧中,常能看到忠臣良将为了宗庙社稷,不惜牺牲个人生命,与奸佞小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情节,岳飞精忠报国,一心只为恢复中原,守护大宋宗庙社稷,其事迹可歌可泣。
宗庙社稷的近义词
江山社稷:“江山”指代国家领土,“社稷”代表国家政权,整体意思与宗庙社稷相近,都指国家。
国家社稷:直接表明国家和社稷的关系,强调国家这一概念,和宗庙社稷意思相符。
宗庙社稷的反义词
目前没有严格意义上完全对应的反义词,若从破坏、颠覆国家政权的角度勉强关联,可认为“倾覆家国”“颠覆社稷”(非传统固定反义表述)等有一定相对性,但这类表述并非广泛认可的标准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