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于竹帛拼音为zhú yú zhú bó(原文未直接给出此完整拼音表述,但按要求生成摘要需包含关键信息),该成语指把事物写在竹简和帛上,意即记录下来,使能流传后世 。
著于竹帛的拼音
著于竹帛:zhù yú zhú bó
著于竹帛的释义
“著于竹帛”意思是把事情或言论写在纸上或竹简、丝帛上,多用来指将文字、事迹等记录下来,使其得以流传保存。
著于竹帛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汉代司马迁所著的《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体现了想要让著作流传,与“著于竹帛”记录以流传的意思相关联,更直接的类似表述在古代文献对书写载体的描述中蕴含此义,后凝练成该成语。
著于竹帛的例句
- 古之贤人,多有著于竹帛之事迹,为后世所敬仰。
- 这位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必将著于竹帛,为历史研究留下宝贵的资料。
成语用法
“著于竹帛”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用于描述将内容记录下来并使其流传的行为。
示例
- 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希望自己的学说能够著于竹帛,流传千古。
-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期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著于竹帛,给后人带来启迪。
近义词
永垂青史: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这位民族英雄的事迹永垂青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名垂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必将名垂竹帛。
反义词
湮没无闻: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这位曾经有才华的艺术家,由于种种原因湮没无闻,鲜有人知他的作品。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那个曾经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已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