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笏西山成语的释义

春秋41周前
拄笏西山成语释义摘要:该成语意指手执笏板倚靠西山,形容闲适自得、悠然惬意的心境或状态,多用来描绘文人雅士退隐后,于山水间悠然自乐、超脱尘世的情怀与高雅姿态,共100字。

拄笏西山的拼音

拄笏西山的拼音为:zhǔ hù xī shān。

拄笏西山的释义

拄笏西山原指大臣退朝后,拄着手杖伫立在都城西面的山上,观赏风景,后用来形容人闲居时悠然自得、潇洒自在的神态,也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拄笏”指拄着手杖,“西山”通常指代都城西面的山。

拄笏西山成语的释义

拄笏西山的出处

拄笏西山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桓公南郡谈议,辄唏嘘叹咏,不能已,桓公曰:‘何故?’答曰:‘我拄笏西山。’”不过更明确的出处和常用语境多与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提及的典故相关联,虽原文未直接用此四字,但“睨柱吞嬴,回缰走赵,嗟台叹凤,拄笏看山”等表述体现了类似意境,后世逐渐凝练为“拄笏西山”。

拄笏西山的例句

- 他退休后,每日拄笏西山,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 这位画家晚年隐居山林,常拄笏西山,以自然为师,创作出许多佳作。

拄笏西山的成语用法

拄笏西山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形容人闲适、潇洒的神态或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拄笏西山的示例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以“拄笏西山”来描绘文人雅士退隐后的生活状态,如某位诗人辞官归隐后,每日拄笏西山,与山水为伴,吟诗作画,好不惬意。

拄笏西山的近义词

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与“拄笏西山”中表现出的闲适神态相似。

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安闲自得,也体现了隐逸生活的自由与惬意。

拄笏西山的反义词

疲于奔命:形容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与“拄笏西山”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

案牍劳形:指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与隐逸生活的悠闲截然相反。

《拄笏西山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