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形见绌成语的释义指的是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得不足,形容同类事物相比较时,某一事物显得远远不如另一事物,通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在对比之下显得逊色或不足。
1、相形见绌的拼音:
xiāng xíng jiàn chù
2、相形见绌的释义:
原意是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得不足,形容同类事物相比较之下,显得远远不足。
3、相形见绌的出处:
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将阅文情,先标六观,斯见同实而殊号,一观之齐,则优劣见矣,是以将阅殊才,宜综核以覈情,酌古御今,治繁总要,铨衡人品,文有定评,二观擘肌分理,唯务折衷,三观通变,适会文质,四观奇正,统驭群英,五观事义,方识指趣,六观宫商,置词枢要,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此盖文之枢纽,编文之能事,非造次之可窥,覃思之人,或未能备,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若乃龌龊于秽泽,以俗为病,而庸音杂体,人云亦云,比五声之窳,则为聋瞽,较五色之秽,则为盲昧,岂可搀抢翰墨,错思经文者乎?言既鄙俚,词亦猥俗,固当绌于文苑,无任后贤之责矣,赞曰:洪惟作述,是谓圣文,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详观六观,统视圣文,其褒贬裁成,摽末会本,亦惟才略之中,孰不若兹?而讥者弗察,各指所长,穷其枝叶,不寻其根,虽有灼见,而拟非其伦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山、公干之徒,吉甫、士龙之辈,泛咏皋壤,则丽藻克彰;详述闾阎,则质言惟采,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若乃张蔡曹王之徒,擅侈闳丽,缛采绵眇,淫波流遁,忘反之实,而儒林丈人,贵远鄙近,比诸《风》《骚》,斯焉绌矣。”
(注:虽然出处为《文心雕龙·知音》,但“相形见绌”这一成语并非直接出自该段原文,而是后人根据文中意思提炼而成。)
4、相形见绌的例句:
与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家相比,他的作品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5、相形见绌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之间的比较,表示某一方面或整体上的不足。
6、相形见绌的示例: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那些传统的生产方式就显得相形见绌,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7、相形见绌的近义词:
黯然失色、略逊一筹、相形失色、望尘莫及等。
8、相形见绌的反义词:
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独树一帜、遥遥领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