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而出成语的解释

春秋27小时前
挺身而出成语的解释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毫不犹豫地承担责任或采取行动。它体现了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担当精神,是一种值得赞扬和学习的品质。

1、挺身而出的拼音

tǐng shēn ér chū

挺身而出成语的解释

2、挺身而出的释义

形容在关键时刻勇敢地站出来,担当责任或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退缩。

3、挺身而出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旧唐书·颜真卿传》:“(颜)真卿叱贼(指安禄山叛军)使前,曰:‘若识颜常山(颜真卿的字)否?’贼曰:‘何人也?’真卿曰:‘汝曹识颜杲卿否?是我兄也,合从兄弟,一郡守也,今日我死,乃分定耳,汝曹急来受死!’贼秽骂,争前赴之,真卿叱而退之,遂被害。”虽然原文未直接出现“挺身而出”四字,但颜真卿面对叛军英勇不屈、主动站出来的行为,是“挺身而出”精神的体现,后世根据此类事迹概括出此成语。

4、挺身而出的例句

在火灾发生时,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帮助疏散人群并扑灭初期火源。

5、挺身而出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形容人在关键时刻的勇敢行为。

6、挺身而出的示例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无数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冲在最前线,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人民的安全。

7、挺身而出的近义词

临危不惧、自告奋勇、见义勇为、当仁不让

8、挺身而出的反义词

畏缩不前、望而却步、袖手旁观、贪生怕死

成语的出处和具体历史背景可能因版本和资料不同而有所差异,上述解释基于广泛接受的说法。

《挺身而出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