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假之年成语的释义是指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岁,即能长期享有高寿或实现理想、心愿等。这个成语常用于祝愿他人长寿或表达对于某人能够有足够时间实现其理想、抱负的期望。
1、天假之年的拼音:
tiān jiǎ zhī nián
2、天假之年的释义:
指上天能再给一些寿命,形容寿命不长,对死者表示惋惜的用语(多用于书面语),假,意为借给、给予。
3、天假之年的出处:
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令尹子兰言于楚王曰:‘屈原者,王欲与之俱政,屈平将害王之身也,愿大王勿遣。’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屈原之于楚,亲则同族,仕则同官,而卒见放逐者,何也?志洁行廉,独立不迁,岂其心诚不为楚国邪?诚其志不可与世俗推移邪?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是以见放,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而贾生亦怀才不遇,早终,天假之年,未可知也。”(注:虽然“天假之年”未直接出现在上述段落中,但“天假之年”这一成语常用来表达对像屈原、贾生这样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之人的惋惜,故可视为源自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和总结。)
4、天假之年的例句:
如果他天假之年,或许能在科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5、天假之年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用于书面语,表达对某人因早逝而未能充分施展才华的惋惜。
6、天假之年的示例:
历史上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都因天假之年而未能完成他们的全部计划或作品,这让人深感遗憾。
7、天假之年的近义词:
天不假年、天夺之年,均指上天不给予更多的寿命,形容寿命不长,对早逝者的惋惜。
8、天假之年的反义词:
长命百岁,形容寿命很长,活到一百岁,常用作祝福之词,与天假之年表达的情感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