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成语的解释为: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缺乏实际生产知识或不愿参加体力劳动,也常用来形容人懒惰,不爱劳作。此成语源于古代对勤劳与懒惰的对比评价,强调勤劳的重要性。
1、四体不勤的拼音:
sì tǐ bù qín
2、四体不勤的释义:
原指不参加劳动,后形容人懒惰,不爱活动,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
3、四体不勤的出处:
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是描述一个隐士对孔子的学生子路说的,意指他们不事劳作,连五谷都分不清。
4、四体不勤的例句:
他整天宅在家里,四体不勤,连基本的家务都不愿做。
5、四体不勤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来形容一个人懒惰,不愿意参与劳动或活动。
6、四体不勤的示例:
示例一:那些四体不勤的年轻人,往往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
示例二:如果一个人长期四体不勤,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精神状态。
7、四体不勤的近义词:
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等,这些词语都形容人懒惰,不愿意劳动或活动。
8、四体不勤的反义词:
勤劳能干、四肢勤快、夙兴夜寐等,这些词语都形容人勤奋努力,愿意劳动或活动。
《四体不勤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