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身就缚是一个成语,意指主动投案,甘愿受绑,不作抵抗,承认自己的罪行或过错,接受应有的惩罚或处置。它常用于形容人勇于承担责任,不逃避法律制裁或道德谴责的高尚品质。
1、束身就缚的拼音:
shù shēn jiù fù
2、束身就缚的释义:
指约束自己,使自己就范或被捆绑起来,通常用来形容主动投降或接受拘捕,不再反抗。
3、束身就缚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但具体出处难以精确到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多有使用,反映了古代战争、司法等场景中的投降或被捕行为。
4、束身就缚的例句:
面对强大的敌军,他深知抵抗已无望,于是决定束身就缚,以换取全城百姓的安宁。
5、束身就缚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宾语,表示主动投降或被捕的行为,在句子中,它通常描述一个人或一群人在特定情境下做出的选择。
6、束身就缚的示例:
在古代战争中,当城池被围,粮草断绝,守城将领往往会选择束身就缚,以避免更多的伤亡和破坏。
7、束身就缚的近义词:
- 自投罗网:比喻自己走进别人的圈套中,或主动落入困境。
- 束手就擒:指毫无抵抗地被捉住,通常用于描述投降或被捕的情景。
8、束身就缚的反义词:
- 负隅顽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通常用于描述在不利情况下仍坚持抵抗的行为。
- 垂死挣扎:指临近死亡前的奋力抵抗或挣扎,通常用于描述绝境中的最后努力。
虽然“束身就缚”的出处难以精确到某一具体文献,但它在古代文学和历史中的使用是广泛而频繁的,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投降和被捕行为的认知和描述。
《束身就缚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