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之高阁成语的解释是指将东西捆绑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放着不用或把事情丢在一边不予理睬,多含贬义,用于形容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不关心或不重视,将其搁置一旁不予处理。
1、束之高阁的拼音:
束之高阁的拼音是shù zhī gāo gé。
2、束之高阁的释义:
束之高阁原意是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现在多用来形容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3、束之高阁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庾翼传》:“此(指铁锁)宜束之高阁,不宜以先帝之名,废中朝之典。”原意是庾翼主张北伐,收复中原,但晋成帝采纳何充等人的意见,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他因而将所准备的北伐计划置于高阁。
4、束之高阁的例句:
他的那个不切实际的计划被大家束之高阁,再也没有人提起过。
5、束之高阁的成语用法:
束之高阁通常用作谓语、宾语、定语,带有贬义色彩,表示对某事或某建议、计划等的忽视或搁置。
6、束之高阁的示例:
- 尽管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领导们似乎都把它们束之高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 她的创新想法在会议上被大多数人否定,最终只能被束之高阁。
7、束之高阁的近义词:
束之高阁的近义词有置之不理、置之度外、抛诸脑后等,都表示对某事或某物不予理睬或忽视。
8、束之高阁的反义词:
束之高阁的反义词有付诸实施、提上日程、认真对待等,表示对某事或某建议、计划等给予重视并付诸行动。
《束之高阁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