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缊举火是一个成语,意指把乱麻、细柴等易燃物聚集起来点燃,比喻力量虽小,也能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资源有限或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通过集思广益或共同努力来达成目标。
1、束缊举火的拼音:
shù yǔn jǔ huǒ
2、束缊举火的释义:
束缊举火原指把乱麻搓成条,点燃来照明,后用来比喻力量微小,难以解决大问题,或形容在困境中尽力而为,以微薄之力做出努力。
3、束缊举火的出处:
出自《汉书·贾谊传》:“故夫大者必积众小而成,故能以小致大,事之理也,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杯则必将象箸、玉杯,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菜羹;衣短褐,食菜羹,则必不安于室,欲有台榭、象床;欲有台榭、象床,则必不令于国矣,故以箕子之虑,为天下忧,束缊举火,焦燎之及己也。”
4、束缊举火的例句:
尽管条件艰苦,他们还是束缊举火,尽力完成了任务。
5、束缊举火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形容力量微小但尽力而为。
6、束缊举火的示例:
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战士们只能束缊举火,用简陋的武器和敌人抗争,展现了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7、束缊举火的近义词:
杯水车薪(形容力量微小,对于解决问题起不了多大作用)、绵薄之力(指微不足道的力量,谦称自己的贡献或帮助)。
8、束缊举火的反义词: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举足轻重(形容有实力,地位重要,能左右局势的发展)。
解释和示例均基于传统语境和现代理解的综合,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上下文灵活调整。
《束缊举火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