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如寇仇成语的释义

小星122小时前
视如寇仇成语的释义是指把某人或某事物看作像仇敌一样,形容极端地憎恨或厌恶对方。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际关系中的极度对立或敌对状态,表达了强烈的负面情感和态度。

1、视如寇仇的拼音

shì rú kòu chóu

视如寇仇成语的释义

2、视如寇仇的释义

视如寇仇意指把某人看作仇敌一样对待,形容彼此之间的敌意极深,关系极度紧张。

3、视如寇仇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答之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而还,诸侯之师乃退,楚人亦遽避之,遂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则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亦唯命,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若惠顾前好,徼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九县,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实图之。’左右曰:‘不可许也,获郑而弗有,有怨心,不如遂伐之。’庄公曰:‘其君能下人,必能得用其民矣,不可伐也。’庄公为乘,约诸大夫不及期者,吾将兴师伐之。’冬,十二月,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楚使屈完如师,师还,次于召陵,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诸侯之师乃退,楚人亦遽避之,然则,楚之与齐,虽风马牛不相及也,而况于使楚乎?今之与古,亦风马牛不相及也,而况于使古乎?夫以今之世,逆古之道,悖者之患,若是夫!今之诸侯,皆叛王命,互相攻击,或相灭也,无有定主,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虽然原文中未直接出现“视如寇仇”四字,但“风马牛不相及”后的情境,可引申出两国间因误会或利益冲突而视对方如仇敌的状态,后世据此情境提炼出“视如寇仇”这一成语。

注意:上述出处为成语意境的引申背景,非直接出处,直接出处可能源于后世文献对类似情境的总结提炼,具体文献难以考证。

4、视如寇仇的例句

由于历史恩怨,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双方几乎视如寇仇。

5、视如寇仇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形容关系紧张到极点。

6、视如寇仇的示例

两国因领土争端而长期对立,双方民众几乎将对方视如寇仇,关系难以缓和。

7、视如寇仇的近义词

势不两立、视为仇敌、不共戴天

8、视如寇仇的反义词

亲如手足、情同手足、和睦相处

《视如寇仇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