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五逆成语的拼音是“shí è wǔ nì”。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极恶的行为,十恶”指的是古代刑法中的十种重大恶行,“五逆”则是指五种更为严重的叛逆行为。
1、十恶五逆的拼音:
shí è wǔ nì
2、十恶五逆的释义:
“十恶”和“五逆”都是佛教用语,用来形容极重的恶业或罪行。“十恶”通常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等十种恶行;“五逆”则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种极重的逆罪,两者合起来,表示极其严重的恶行和罪孽。
3、十恶五逆的出处:
这些概念主要源自佛教经典,如《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智度论》等,其中详细阐述了十恶和五逆的具体内容和后果。
4、十恶五逆的例句:
“他犯下了十恶五逆的罪行,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5、十恶五逆的成语用法:
虽然“十恶五逆”本身不是一个成语,但它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在描述极重的恶行时,可以作为一个形容词短语使用,如“他犯下了十恶五逆般的罪行”。
6、十恶五逆的示例:
在佛教故事中,常常有描述某人因犯下十恶五逆的罪行而堕入恶道,受到无尽的苦难,这些故事作为警示,告诫人们要远离恶行,修行善道。
7、十恶五逆的近义词:
近义词可能包括“罪大恶极”、“恶贯满盈”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罪行极其严重,不可饶恕。
8、十恶五逆的反义词:
反义词可能包括“行善积德”、“慈悲为怀”等,这些词语都强调善良、慈悲和积德行善的重要性,与十恶五逆所代表的恶行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十恶五逆”在佛教中有明确的定义和出处,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作一个整体概念,用来形容极其严重的恶行或罪行,在成语用法和示例方面,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灵活应用。
《十恶五逆成语的拼音》.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