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成语的释义为形容说话谨慎,也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将嘴巴紧紧封住,不作声,保持沉默的状态,常用来形容人谨慎小心,不轻易发表意见或透露秘密。
1、三缄其口的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2、三缄其口的释义:
形容说话谨慎,也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缄,封,闭,三缄其口,即将口三次封住,形容说话极其谨慎,或一句话也不肯说。
3、三缄其口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孔子家语·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4、三缄其口的例句:
尽管媒体多次追问,但他始终三缄其口,不愿透露任何关于新项目的细节。
5、三缄其口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宾语,用于形容人说话谨慎或保持沉默。“他对敏感话题总是三缄其口,不愿多谈。”
6、三缄其口的示例:
在法庭上,面对律师的质询,嫌疑人选择了三缄其口,拒绝回答任何问题,试图保护自己的利益。
7、三缄其口的近义词:
守口如瓶、默不作声、讳莫如深等,这些词语都表示说话谨慎或保持沉默的态度。
8、三缄其口的反义词: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夸夸其谈等,这些词语则形容说话多而流畅,与三缄其口形成鲜明对比。
《三缄其口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