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瓮齑成语的释义指的是古代一种极言数量之多的腌菜,后亦用以形容家境贫寒或生活俭朴,以及藏书或著作极丰的情况。“瓮”指腌菜用的陶罐,“齑”指切碎的腌菜,整体寓意丰富,富有文化内涵。
1、三百瓮齑的拼音:sān bǎi wèng jī
2、三百瓮齑的释义:这个词语源自古代,原意是指储存了三百瓮(一种古代盛放液体的器具,通常用来盛放酒或酱菜等)的腌菜或酱菜汁,在古代,这通常象征着家境富裕,因为能够储存如此大量的腌制品,说明家庭有足够的粮食和财力来支持这样的生活方式,后来,这个词也常被用来形容数量众多或积累丰富的事物。
3、三百瓮齑的出处: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南朝宋时期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德行》篇中,原文是“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湛氏以织为业,供公给使,使免苦役,公年十四五,还谯,见吏民有佳牛者,辄盗宰之,食其肉而埋其骨,湛氏知而不诘,但湛氏鬻箒帚以供公给,由是安堵,故得免祸,公既贵显,尝有郡守过,公命吏具馔,齑数百瓮,郡守以为富,公笑曰:‘此非吾家物,乃昔吾母湛氏所鬻箒帚以供吾者也。’”这里,“三百瓮齑”是用来形容陶侃(陶公)母亲湛氏通过卖扫帚供他读书时,所积累的腌菜数量,象征其母子的艰辛与后来的富贵。
4、三百瓮齑的例句:虽然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在文学作品中偶尔可见,用以形容积累丰富或家境殷实。“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积累了属于自己的‘三百瓮齑’,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5、三百瓮齑的成语用法:由于“三百瓮齑”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故事背景的词语,它并不直接作为成语使用,但可以作为典故或比喻,在表达类似“积累丰富”、“家境殷实”等意思时引用。
6、三百瓮齑的示例:在讲述个人奋斗史或家族兴衰史时,可能会用到“三百瓮齑”作为象征,表示从贫穷到富有的转变过程,一部历史剧中,主人公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家族的复兴,旁白可能会说:“他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地积累起了属于自己的‘三百瓮齑’。”
7、三百瓮齑的近义词:由于“三百瓮齑”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其近义词难以直接对应,但可以用“家财万贯”、“富甲一方”等词语来近似表达其“家境殷实”的含义。
8、三百瓮齑的反义词:与“三百瓮齑”相反的概念可以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等,表示家境贫寒,没有积蓄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