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旗斩将成语的释义为:拔取敌方的旗帜,斩杀其将领,形容勇猛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的英勇表现。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战场上英勇无畏、战功卓著的将领或士兵。
1、搴旗斩将的拼音:
qiān qí zhǎn jiàng
2、搴旗斩将的释义:
搴(qiān)指拔取,旗指军旗,斩即将领的头砍下,整体意思是拔取敌方军旗,斩杀敌方将领,形容勇猛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3、搴旗斩将的出处:
此成语出自《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勇悍之人,故能搴旗斩将,拔城取地,是以一军之众,如虎如狼。”
4、搴旗斩将的例句:
在古代的战场上,那位将军英勇无比,多次搴旗斩将,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
5、搴旗斩将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人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他是一位搴旗斩将的勇士”。
6、搴旗斩将的示例:
三国时期的关羽,武艺高强,曾在战场上多次搴旗斩将,威震四方。
7、搴旗斩将的近义词:
斩将搴旗、斩将夺旗,这两个成语都形容勇猛善战,立下战功。
8、搴旗斩将的反义词:
丢盔弃甲、望风而逃,这两个成语都形容在战斗中失败或逃跑,与搴旗斩将形成鲜明对比。“面对敌人的进攻,他们并没有搴旗斩将的勇气,反而丢盔弃甲,望风而逃”。
《搴旗斩将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