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笔从戎成语的拼音是qì bǐ cóng róng。这个成语意指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它形容一个人放弃文职工作,转而投身军旅生涯,表现出一种为国效力的决心和勇气。
1、弃笔从戎的拼音:
qì bǐ cóng róng
2、弃笔从戎的释义:
指文人放弃文学事业,投身军旅,参加战斗,形容有志报国,甘愿投笔从军的豪情壮志。
3、弃笔从戎的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弃笔从戎”。
4、弃笔从戎的例句:
他原本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但国家危难之际,他毅然决定弃笔从戎,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5、弃笔从戎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常用于描述文人转变职业,投身军旅的情境。
6、弃笔从戎的示例: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在国家危难之时,都选择了弃笔从戎,如辛弃疾、岳飞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7、弃笔从戎的近义词:
投笔从戎、投笔疆场、弃文就武
8、弃笔从戎的反义词:
继续文墨、坚守书斋、安坐书斋(指继续从事文学、学术等文职工作,不参与军事活动)
这些解释涵盖了弃笔从戎的拼音、释义、出处、例句、成语用法、示例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全面而详细地展现了这一成语的内涵和用法。
《弃笔从戎成语的拼音》.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