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宠纳侮成语的解释为:指开宠端而招致侮慢。启宠,指开宠端;纳侮,指招致侮慢。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因过于宠爱或纵容某人而导致其变得傲慢无礼,最终招致侮辱或冒犯的行为。
1、启宠纳侮的拼音:
qǐ chǒng nà wǔ
2、启宠纳侮的释义:
启宠纳侮指的是因宠爱而招致侮辱,启,开启、招致;宠,宠爱、重视;纳,接受、招致;侮,侮辱、欺凌,整体意思是,因为过于宠爱或重视某人或某事物,反而使自己容易受到侮辱或欺凌。
3、启宠纳侮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公使求之,弗得,遂伐虢,取其执,及入,公求之,弗与,曰:‘臣之禄,未及于人也,臣之罪,将祗死焉,若以臣之罪,有司将诛臣,臣之逃死,若出北阙,臣之罪也,若以君之灵,得见平明,臣之禄也,臣岂敢以禄侍君而启宠纳侮乎?’”
4、启宠纳侮的例句:
他因过于宠爱儿子,导致儿子在外仗势欺人,最终给他带来了启宠纳侮的恶果。
5、启宠纳侮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因过度宠爱或重视某人或某事物而招致的不良后果,含有贬义,在句子中多用作谓语、定语,强调因果关系。
6、启宠纳侮的示例:
示例一:国王对宠臣的纵容,最终导致了启宠纳侮的局面,国家也因此陷入了动荡。
示例二: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变得任性妄为,最终招致启宠纳侮的结果。
7、启宠纳侮的近义词:
宠辱皆忘(但此词更多强调对宠辱的淡然态度,不完全等同于启宠纳侮的因果关系,故仅为近似表达)、因爱生恨(虽强调因果关系,但更多指向情感变化,不完全符合启宠纳侮的语境)。
8、启宠纳侮的反义词:
明辨是非(强调能够清楚分辨是非曲直,避免因宠爱而盲目行事,从而避免启宠纳侮的情况)、赏罚分明(强调奖惩分明,不因个人喜好而偏袒,有助于避免启宠纳侮)。
近义词和反义词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以上提供的仅为可能的选项之一。
《启宠纳侮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