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鞭示辱成语的解释为:以蒲草为鞭,柔软不能伤人,比喻对有过错的人从宽处罚,以示羞辱,使其知过自新,不再犯法,体现了古代圣贤以德治世、宽猛相济的治国理念。
1、蒲鞭示辱的拼音:
pú biān shì rǔ
2、蒲鞭示辱的释义:
蒲鞭示辱原指以蒲草编织的鞭子象征性地责罚,意在羞辱而非真正惩罚,后来多用来形容统治者或管理者对犯错者采取宽容、象征性的惩罚措施,以示羞辱并希望其自省改正。
3、蒲鞭示辱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刘宽传》,原文记载刘宽“以蒲为鞭,罚不加肉,示辱而已”,意思是刘宽用蒲草编织的鞭子作为惩罚工具,但惩罚时并不真正打到肉上,只是象征性地表示羞辱。
4、蒲鞭示辱的例句:
对于初犯的小错误,经理只是蒲鞭示辱,希望他能从中吸取教训,以后不再犯。
5、蒲鞭示辱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或宾语,用于形容对犯错者的轻微惩罚或象征性责罚,意在羞辱而非真正伤害。
6、蒲鞭示辱的示例:
在古代,一些贤明的君主或官员会采用蒲鞭示辱的方式来处理轻微的违法行为,以此彰显他们的宽容和仁爱,同时也希望犯错者能够自我反省,改正错误。
7、蒲鞭示辱的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轻罚示警”、“薄惩示戒”等,都表示对犯错者采取轻微的惩罚措施,以警示或羞辱其行为。
8、蒲鞭示辱的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严惩不贷”、“严刑峻法”等,这些成语表示对犯错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绝不宽恕。
虽然“蒲鞭示辱”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常使用,但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历史背景仍然值得我们了解和传承。
《蒲鞭示辱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