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毫析芒成语的拼音是"pōu háo xī máng",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分析事物非常细致、精确到极点的程度,展现了极高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1、剖毫析芒的拼音:
pōu háo xī máng
2、剖毫析芒的释义:
剖毫析芒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精确到极细微的程度,剖,指剖开;毫,指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析,指分析;芒,指麦穗上的细刺,也比喻极细微的事物,整体意思是将极细微的事物都剖析开来,形容分析得非常深入、细致。
3、剖毫析芒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九漠之上;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思;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稽首于中论,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枚乘一日而赓《七发》,祢衡当食而草《鹦鹉》,应玚据鞍而制《文瑜》,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若夫随珠弹雀,所失必多;骊龙颔下,取明须割,是以秉心养术,无取乎牛溲马勃;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夫神思之妙,万丽纷蔼,落笔之际,才锋峻发,若夫罔象惝恍,何足以言之,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其中虽未直接出现“剖毫析芒”四字,但“研阅以穷照”等句所表达的深入细致的分析精神,与“剖毫析芒”的意境相近,后世可能据此提炼出此成语,但需注意,直接出处可能难以考证到具体文献,此解释基于成语含义与古代文论精神的契合。
4、剖毫析芒的例句:
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真是剖毫析芒,连最微小的细节都没有放过。
5、剖毫析芒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分析事物非常细致、深入。
6、剖毫析芒的示例:
在考古学的研究中,专家们常常需要对出土文物进行剖毫析芒般的细致分析,以揭示其背后的历史信息。
7、剖毫析芒的近义词:
细致入微、明察秋毫、一丝不苟
8、剖毫析芒的反义词:
粗心大意、走马观花、大而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