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之勇成语的释义指的是一个人的勇猛和力量,但这种勇猛往往缺乏智慧和策略,仅凭个人的冲动和勇气行事,不顾及大局和后果,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它常用于形容那些只有匹夫之勇,而无深思熟虑和周全计划的人。
1、匹夫之勇的拼音:
pǐ fū zhī yǒng
2、匹夫之勇的释义:
匹夫之勇指的是个人逞强好胜、缺乏智慧和策略,仅凭一己之力或一时的冲动去行事,不考虑全局和长远后果的勇气或行为,它通常带有贬义,强调这种勇气缺乏深思熟虑和团队协作。
3、匹夫之勇的出处:
匹夫之勇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曰:‘吾曷能为是?’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勿疑!”虽然直接提及“匹夫之勇”的原文并非出自此处,但《孟子》等先秦经典中常有对个体勇气与智慧并重的讨论,后世逐渐提炼出“匹夫之勇”这一成语。
4、匹夫之勇的例句:
他在面对困难时,总是凭借匹夫之勇,不顾后果地冲上前去,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5、匹夫之勇的成语用法:
匹夫之勇通常用作宾语,指个人的鲁莽行为或缺乏策略的勇气,在句子中多带有贬义色彩,用于批评那些只凭个人勇气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的人。
6、匹夫之勇的示例:
三国时期的吕布,虽有勇武,但多次因匹夫之勇而失去盟友,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7、匹夫之勇的近义词:
鲁莽行事、有勇无谋、血气之勇等,这些词语都强调了缺乏智慧和策略,仅凭个人勇气行事的特点。
8、匹夫之勇的反义词:
深谋远虑、智勇双全、运筹帷幄等,这些词语则强调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与匹夫之勇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