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舌挢成语的释义为: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眼睛瞪得大大的,舌头伸得长长的,无法收回。“目瞪”表示眼睛瞪得圆圆的,“舌挢”则表示舌头高高翘起,无法动弹。
1、目瞪舌挢的拼音:
mù dèng shé jiǎ
2、目瞪舌挢的释义: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眼睛瞪得大大的,舌头翘得高高的,无法动弹或言语。
3、目瞪舌挢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九漠之上;或情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思;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困情于累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枚乘一日而赓《七发》,祢衡当食而草奏,应玚据鞍而制书,此皆言成于篇,而意周乎物,神思融达,万涂竞萌,入有幽致,出有显情,神理合符,贵贱可品矣,若夫骏发之士,才思泉涌,手不待墨而飞,笔不运思而成,如嵇康之《琴赋》,向秀之《思旧》,顾琛之《神表》,王粲之《初征》,刘琨之《劝励》,阮籍之《咏怀》,或叙自然,或叙人事,或述物理,或咏怀抱,洋洋乎盈耳哉!皆近世俊才,莫不瞻仰清尘,若景行景止,虽有余力,不敢踵武者也,赞曰: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其中虽未直接出现“目瞪舌挢”四字连用,但“神思方运,万涂竞萌”等描述可引申出人在惊讶时思维停滞、表情夸张的情境,后世可能据此演化出“目瞪舌挢”这一形象说法,但需注意,此成语的直接出处可能并非《文心雕龙》,而是后人在类似情境下的创造或归纳,此处提供《文心雕龙》作为文化背景参考。
4、目瞪舌挢的例句:
当他听到那个惊人的消息时,顿时目瞪舌挢,半天说不出话来。
5、目瞪舌挢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吃惊的样子。
6、目瞪舌挢的示例:
小明看到老师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手里还拿着他昨天没交作业的证据,顿时目瞪舌挢,不知所措。
7、目瞪舌挢的近义词:
目瞪口呆、瞠目结舌、惊惶失措等。
8、目瞪舌挢的反义词:
泰然自若、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等,这些反义词描述的是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或惊人消息时能够保持冷静和镇定的状态,与“目瞪舌挢”所表达的惊讶、无措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