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离扑朔成语的拼音是“mí lí pū shu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清真伪或弄清楚真相,其发音通过拼音可以准确表达,方便人们在学习和使用中正确掌握。
1、迷离扑朔的拼音:
mí lí pū shuò
2、迷离扑朔的释义: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或本质,使人感到困惑和难以捉摸。
3、迷离扑朔的出处: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及帝病笃,朝野危惧,帝曰‘东阿王来’,欲委以后事,外人以为冥晦;俄而文帝崩,遂践阼,初,文帝以陈思王有过,禁之,不得朝觐,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太祖愠之,故贬其爵,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脩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脩,植益内不自安,二十一年,太祖东征,还,留诣鄴,使太子饮之侯家,植见彰,自以为当被任用,乃密启曰:‘修闻父子之间,或有箴规,或有诲喻,宜因左右近侍以闻之;不宜使外人闻知也,今父不慈子不孝,有违父子之道,而欲以家事付之,诚恐有秽大魏之朝,亏圣明之德,臣虽至微至贱,窃以为犹不可也,愿陛下思东阿之至念,以息樊、郦之风波,臣不胜愤懑之至,谨以此启闻。’帝览而感之,会植科头跣足,使两宫人捧髑髅酒,言:‘是中山王所遗,公饮乎?’帝怅然,诏植还鄴,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及太祖崩,太子即位,遂收植,帝寻亦崩,太和中,文帝东征,还过雍丘,幸植宫,增户五百,植上疏曰:‘昔汉文发代,疑朝有变,宋昌曰:“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有齐、楚、淮南、琅邪之强宗。”是以卒定社稷,臣伏惟陛下远览二帝、三王之举,览观《春秋》、《五传》之义,体公卿辅弼之职,存周、召、虢、郐之臣,思黄、绮、东园之事,览管、蔡、郐、霍之咎,以御天威,以鉴不逮,昔三监玩常,周公毙之;叔牙、武庚,管、蔡之亲也,成王不弃,以兴周室,何则?义重人轻,事不获已也,臣虽不敏,敢忘斯义?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诸翰墨,庶有补于万一,朝闻夕改,君子之道,愿陛下捐志屈己,以济群生,伏惟陛下圣体康豫,日增万福。’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国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遗令薄葬,以子志嗣。”迷离扑朔,易以诳诞”一句,后简化为成语“迷离扑朔”,但需注意,原文中“迷离扑朔”并非直接描述某件事情,而是作为形容言辞或情境复杂难辨的意涵被引申使用,现代成语的广泛应用和具体解释有所发展。
4、迷离扑朔的例句:
这个案件的线索迷离扑朔,警方正在全力调查,希望能早日揭开真相。
5、迷离扑朔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捉摸。
6、迷离扑朔的示例:
这部侦探小说的情节迷离扑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猜测真相,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
7、迷离扑朔的近义词:
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眼花缭乱、纷繁复杂
8、迷离扑朔的反义词:
一目了然、简单明了、清晰明了、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