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死以闻"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冒着死罪向上言事,形容臣子不顾生死,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诚与勇气。它体现了古代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与责任感,以及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1、昧死以闻的拼音:
mèi sǐ yǐ wén
2、昧死以闻的释义:
昧死,指冒着死罪;以闻,指使上级或君主听闻,整体意思是冒着死罪来禀告或陈述某事,通常用于臣子向君主进谏时表达谦卑和恳切的语气。
3、昧死以闻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汉书·司马迁传》,原文为:“所以自惟:上计之辱,此莫大焉,彼先曾孙,闵其不辜,矜其穷贱,发仓廪以赈贫穷,补不足,恤鳏寡,存孤独,出德号,省刑罚,改制度,易服色,更正朔,与天下为始,余虽驽怯,独蒙矢石之难,欲自陈,义不得遂,虽辞万死,终不见听,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仆之素志,若此矣,昧死以闻。”
4、昧死以闻的例句:
臣虽不才,然蒙陛下厚恩,愿昧死以闻,请罢此无益之役,以安百姓。
5、昧死以闻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书面语,特别是在古代臣子向君主上书或进谏时,表达一种谦卑而恳切的语气,在现代,虽然使用场合不多,但仍可见于一些正式或庄重的场合,如学术论文、历史文献等。
6、昧死以闻的示例:
在古代,许多忠臣为了国家大事,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向君主进谏,他们往往会用“昧死以闻”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诚意。
7、昧死以闻的近义词:
冒死陈言、冒死进谏、舍生忘死以告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冒着生命危险来陈述或进谏的意思。
8、昧死以闻的反义词:
苟且偷生、畏首畏尾、明哲保身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为了避免危险或困难而采取保守或逃避的态度,与“昧死以闻”的勇敢和决心形成鲜明对比。
《昧死以闻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