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应心成语的释义指的是口中说的与心中想的不一致,形容心口不一,通常用于形容某人说话不真诚或虚伪,言行不一致,口头上表达的是一种意思,而内心却抱着另一种想法或目的。
1、口不应心的拼音:
kǒu bù yìng xīn
2、口不应心的释义:
指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形容心口不一,虚伪敷衍。
3、口不应心的出处:
该成语的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日常用语中广泛使用,反映了人们对言行不一现象的批评。
4、口不应心的例句:
他虽然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但行动起来却完全相反,真是口不应心。
5、口不应心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宾语,用于形容人的虚伪或言行不一致。“他总是口不应心,让人难以信任。”
6、口不应心的示例:
示例一:小明答应妈妈会好好学习,但一转身就拿起手机玩游戏,真是口不应心。
示例二:领导在会上强调要团结一致,但私下里却搞小圈子,这种行为口不应心,令人不齿。
7、口不应心的近义词:
阳奉阴违、心口不一、两面三刀、言不由衷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言行不一致、虚伪敷衍的意思。
8、口不应心的反义词: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心口如一、言出必行等,这些词语都强调了言行一致、真诚待人的品质。
《口不应心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