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灰未冷成语的释义指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把书烧成灰烬,坑中灰烬未冷之时,刘邦已攻进咸阳推翻秦朝统治,比喻事情刚刚发生不久,其影响或后果尚在显现之中,常用于形容某种新事物或事件刚刚兴起或发生的状态。
1、坑灰未冷的拼音:
kēng huī wèi lěng
2、坑灰未冷的释义:
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坑中的灰烬还未冷却,形容事情刚刚发生,时间很短,或者指某种极端行为刚刚结束,其恶劣影响或后果仍在。
3、坑灰未冷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中提到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原文中有“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今秦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山;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则何而可长也?昔者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即指焚书坑儒事件,后人据此提炼出“坑灰未冷”这一成语。
4、坑灰未冷的例句:
自那次学术造假事件被揭露后,学术界对这类行为的打击力度空前,真可谓坑灰未冷,又起新波,必须坚决遏制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5、坑灰未冷的成语用法:
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刚刚发生,时间很短,或者指某种极端行为刚刚结束,其恶劣影响或后果仍在。
6、坑灰未冷的示例:
在反腐斗争中,一些官员刚刚因贪污受贿被查处,另一些官员又试图顶风作案,真可谓坑灰未冷,又起贪念。
7、坑灰未冷的近义词:
余波未平、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行为虽然暂时被压制或平息,但仍有再次发生或复苏的可能。
8、坑灰未冷的反义词:
烟消云散、彻底根除、一劳永逸等,这些词语都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已经被彻底消除或解决,不会再有复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