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无亲"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抬头张望,看不见一个亲人,形容只身在外,孤单无助,没有亲朋好友在身边可以依靠的凄凉情景,常用于表达人在异乡或遭遇困境时的孤独与无助感。
1、举目无亲的拼音:
jǔ mù wú qīn
2、举目无亲的释义:
形容一个人身处异地他乡,环顾四周,找不到一个亲人或熟悉的人,感到孤独无助。
3、举目无亲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乐羊子妻传》:“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后遂无复归,妻常躬勤养姑,又远托复兄,羊子游学,绝无粮用,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食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他肉。’姑竟弃之,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贼见而惊走,自是终无敢犯者,夫终不知家之况,积年学于外,家无担石之储,妻勤力躬养,以给供养,后卒成名,仕于太山太守。”其中虽未直接出现“举目无亲”四字,但描述了乐羊子妻在丈夫游学不归、家中无依无靠的孤独情境,后世据此引申出“举目无亲”的成语,但需注意,此成语的直接文献出处可能并非《后汉书》,而是后人在类似情境下的概括与总结。
4、举目无亲的例句:
他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只能依靠自己慢慢适应。
5、举目无亲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在异乡或困境中的孤独无助状态。
6、举目无亲的示例:
小明独自一人来到异国他乡求学,刚开始时举目无亲,感到非常孤独和迷茫。
7、举目无亲的近义词:
孤苦伶仃、孤立无援、孤家寡人、孑然一身等。
8、举目无亲的反义词:
儿孙满堂、亲朋好友、众星捧月、门庭若市等,这些词语都形容身边有很多人陪伴或支持,与“举目无亲”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