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绝膑是一个成语,解释为举鼎时折断了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或者形容力不胜任,事情反而搞坏,常用来指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而招致灾祸,含有劝诫人不要不自量力之意。
1、举鼎绝膑的拼音:
jǔ dǐng jué bìn
2、举鼎绝膑的释义:
举鼎绝膑是一个成语,意指力大无比,但因此而导致膑骨(膝盖骨)断裂,形容力量极大却也因此受到严重伤害,常用来比喻能力虽强,但做事方法不当,导致自身受损。
3、举鼎绝膑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秦本纪》,原文记载的是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鼎,结果武王绝膑(膝盖骨断裂),不久便去世了。
4、举鼎绝膑的例句:
他在工作中总是急于求成,结果往往举鼎绝膑,不仅任务没完成好,还把自己累垮了。
5、举鼎绝膑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某人因过度用力或方法不当而遭受严重伤害,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量力而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6、举鼎绝膑的示例:
在古代,许多勇士因举鼎绝膑而失去战斗力,甚至丧命,这告诉我们,即使拥有强大的力量,也要谨慎使用,不可鲁莽行事。
7、举鼎绝膑的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得不偿失”、“因小失大”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因追求某种目标而付出过大代价的意思。
8、举鼎绝膑的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事半功倍”、“一举两得”等,这些成语表示做事效率高,付出较小的代价就能获得较大的收益。
虽然“举鼎绝膑”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在现代汉语中,它依然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因方法不当或过度用力而导致的损失或伤害。
《举鼎绝膑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