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言庸违成语的释义指的是人们口头上说得很好听,而实际行动却完全相反,即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承诺得很好,但背地里却不履行承诺,或者行为与言辞严重不符的人。
1、静言庸违的拼音:
jìng yán yōng wéi
2、静言庸违的释义:
指表面上说得很好,但实际行动却和说的不一样,即言行不一,口是心非。“静言”意为安静地说话,通常指言辞动听;“庸违”则指行为违背言辞,即实际行动与所说的话不符。
3、静言庸违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尚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原句是用来形容某人表面上恭敬,但内心和行为却极其悖逆。
4、静言庸违的例句:
他总是静言庸违,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但一到关键时刻就退缩不前。
5、静言庸违的成语用法:
作为贬义词,常用于形容那些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用于描述某人的性格或行为特点。
6、静言庸违的示例:
在团队中,如果有人总是静言庸违,那么他的行为会损害团队的信任和凝聚力,最终可能导致团队的失败。
7、静言庸违的近义词:
口是心非、言行不一、阳奉阴违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不一致,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8、静言庸违的反义词: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到做到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人的言行相符,表里一致,说到就能做到。
《静言庸违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