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弹求鸮"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看到弹丸就想到要打鸮鸟,比喻看到一点迹象就妄加猜测,轻率地下结论或做出不切实际的推断,含有贬义,提醒人们不应仅凭表面现象或微小线索就做出错误的判断。
1、见弹求鸮的拼音:
jiàn dàn qiú xiāo
2、见弹求鸮的释义:
这个成语比喻因小失大,或因为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推测整体情况,导致错误的判断,它形容的是看到弹丸就想到可以打鸟(鸮,一种鸟),从而错误地以为只要有了弹丸就一定能打到鸟,忽略了实际操作的复杂性和成功的多种条件。
3、见弹求鸮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是“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犹未也,夫‘见弹而求鸮炙’者,皆妄也;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妄人之所同也,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悬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暇乎哉!’”“见弹而求鸮炙”即为成语“见弹求鸮”的出处。
4、见弹求鸮的例句:
他仅凭一点线索就断定罪犯的身份,这种做法无异于见弹求鸮,太过草率了。
5、见弹求鸮的成语用法:
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批评那些因小失大、轻率判断的人或行为。
6、见弹求鸮的示例:
在侦探小说中,有时会出现侦探仅凭一个微小的线索就断定罪犯身份的情节,这种推理方式往往被读者批评为见弹求鸮,因为仅凭一点线索就断定整体情况是不够严谨的。
7、见弹求鸮的近义词:
管中窥豹、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等,这些成语都形容因为看到部分情况就轻率地推测整体,导致错误的判断。
8、见弹求鸮的反义词:
深思熟虑、全面考虑、洞察秋毫等,这些成语都强调在做出判断或决策时要全面、深入地考虑各种情况,避免轻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