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留成语的释义

梦梦26天前
"鸡犬不留"成语的释义是指让某人或某地遭受彻底破坏或洗劫,以至于连鸡狗等小动物都不剩下,形容情况极其惨烈,无一幸免,常用于描述战争、灾难或洗劫后的荒凉景象。

1、鸡犬不留的拼音

jī quǎn bù liú

鸡犬不留成语的释义

2、鸡犬不留的释义

形容屠杀或劫掠时,连鸡狗都不留下,比喻彻底摧毁或洗劫一空,不留活口或余物。

3、鸡犬不留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描述项羽在攻入咸阳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杀掳财物妇女而东,秦民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鸡犬不留”四字,但后世根据项羽的暴行,引申出此成语,形容其破坏之彻底。

4、鸡犬不留的例句

敌人撤退时,对村庄进行了疯狂的扫荡,真正做到了鸡犬不留。

5、鸡犬不留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用于战争或抢劫等场合。

6、鸡犬不留的示例

在战争片中,常常可以看到敌军撤退前对村庄进行烧杀抢掠,做到鸡犬不留的残酷场景。

7、鸡犬不留的近义词

寸草不留、赶尽杀绝、斩草除根等,都表示彻底消灭或摧毁的意思。

8、鸡犬不留的反义词

秋毫无犯、原封未动、完好无损等,表示没有受到任何损害或侵犯的意思。

虽然“鸡犬不留”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历史事件的引申,但在现代语境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极端的破坏或掠夺行为,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使用时,应谨慎考虑其语境和含义。

《鸡犬不留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