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附饱飏是一个成语,意指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形容人贫贱时往依附,富贵时便远离,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含贬义,常用于形容那些不忠诚、不坚定的人或行为。
1、饥附饱飏的拼音:
jī fù bǎo yáng
2、饥附饱飏的释义:
“饥附饱飏”意指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形容人趋炎附势,没有坚定的立场和原则。“饥附”指饥饿时前来依附,“饱飏”则指吃饱后飞扬而去,比喻得志后离去。
3、饥附饱飏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汉书·韩信传》,原文为“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此。’众皆服,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楚,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岂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之,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至漂母,虽欲报之,千金何足!顾王我,不能王我,乃以千金为王我子,岂不多乎!’故淮阴侯曰:‘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后人据此总结出成语“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亡者,非其罪也,势必至然,故曰:‘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饥附饱飏,时移势迁。’”
4、饥附饱飏的例句:
那些曾经对他阿谀奉承、饥附饱飏的人,在他失势后都纷纷离他而去。
5、饥附饱飏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形容那些没有坚定立场、趋炎附势的人。
6、饥附饱飏的示例:
在官场中,有些人常常表现出饥附饱飏的态度,对有权有势的人极尽谄媚之能事,一旦对方失势,便立刻转而投靠他人。
7、饥附饱飏的近义词:
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墙头草等,这些成语都形容人没有主见,善于随风倒。
8、饥附饱飏的反义词:
忠贞不渝、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等,这些成语都形容人立场坚定,不轻易改变。
虽然“饥附饱飏”的出处引用了《汉书·韩信传》中的一段文字,但“饥附饱飏”这一具体成语并非直接出自该段文字,而是后人根据类似情境总结出来的,在引用时需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