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大吕成语的解释为: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也比喻文辞气势宏大,内容深刻,风格高雅,富有感染力。
1、黄钟大吕的拼音:
huáng zhōng dà lǚ
2、黄钟大吕的释义:
黄钟大吕原指中国古代音乐中十二律中最为洪亮庄重的两种声音,黄钟为宫声基准音,大吕为商声基准音,后泛指高妙雄浑的音乐或文辞。
3、黄钟大吕的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4、黄钟大吕的例句: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犹如黄钟大吕,令人震撼。
5、黄钟大吕的成语用法:
黄钟大吕通常用作宾语,形容音乐或文辞庄重、高妙、雄浑,在句中多作定语或谓语,用以强调其高雅、庄重的特质。
6、黄钟大吕的示例:
在古代的宫廷音乐中,黄钟大吕是最高贵的乐章,象征着天子的威严与国家的昌盛。
7、黄钟大吕的近义词: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用来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天籁之音(指自然界发出的美妙声音,也用来形容声音非常动听、悦耳)等。
8、黄钟大吕的反义词: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用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郑卫之音(原指春秋战国时代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后用来比喻淫靡之音或低俗的艺术)等,这些反义词通常用来形容较为低俗、不高雅的音乐或文辞。
《黄钟大吕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