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耳传书成语的解释为:信使传递书信的典故,黄耳为主人往返传书,后遂以“黄耳”称信使,比喻传递家书,也指对亲人的思念,源自晋代陆机所养的狗黄耳为主人传递书信的故事。
1、黄耳传书的拼音:
huáng ěr chuán shū
2、黄耳传书的释义:
黄耳传书是一个古代典故,指用狗(黄耳)传递书信的故事,后来用来比喻传递消息或书信迅速且忠诚可靠。
3、黄耳传书的出处:
该典故出自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书中记载,陆机有一只名叫“黄耳”的狗,陆机在洛阳时,曾写信给家中的亲人,但无法及时送达,于是他将信系在黄耳的脖子上,黄耳便迅速跑回家乡,将信交给陆机的家人,并带回了回信。
4、黄耳传书的例句: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常常借助黄耳传书这样的方式来传递紧急信息。
5、黄耳传书的成语用法:
黄耳传书作为一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信息传递迅速且可靠,尤其是在条件艰苦或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他就像黄耳传书一样,总是能迅速准确地传达上级的指示。”
6、黄耳传书的示例:
在古代战场上,由于通讯手段有限,将领们常常依靠信使或像黄耳这样的忠诚动物来传递军情,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7、黄耳传书的近义词:
飞鸽传书(利用鸽子传递书信,同样表示信息传递迅速且可靠)、鸿雁传书(鸿雁象征书信的使者,也用来比喻传递书信)。
8、黄耳传书的反义词:
音信全无(指完全没有消息或书信往来,与黄耳传书所表达的迅速传递信息形成鲜明对比)、杳无音讯(形容信息断绝,了解不到对方的情况,同样与黄耳传书的迅速传递信息相反)。
虽然黄耳传书是一个富有文化色彩的典故,但在现代汉语中,它并不作为一个高频使用的成语出现,更多是作为文化典故或历史小知识被提及。
《黄耳传书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