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庭之训成语的释义

梦梦21周前
过庭之训成语的释义指的是父亲在庭院里对子女进行的教诲,后来泛指长辈对晚辈进行的启发和教导。这个成语源于《论语·季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长辈对晚辈成长过程中的指导和关怀。

1、过庭之训的拼音

guò tíng zhī xùn

过庭之训成语的释义

2、过庭之训的释义

指父亲对子女在庭院里进行的训诫和教导,通常指家庭教育或长辈对晚辈的言传身教。

3、过庭之训的出处

出自《论语·季氏》,原文为“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三月不知肉味,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后世引申为“过庭之训”,意指父亲的教诲。

4、过庭之训的例句

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过庭之训,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5、过庭之训的成语用法

作为名词短语使用,通常用于描述家庭教育或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场景,强调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6、过庭之训的示例

在古时候,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年少时接受过严格的过庭之训,这些教导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和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过庭之训的近义词

家教严明、言传身教、庭训格言等,这些词语都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8、过庭之训的反义词

放任自流、不加管教、任其自流等,这些词语表示对子女或晚辈缺乏管教和教导,任由其自由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反义词的选择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过庭之训”强调的是一种正面的家庭教育方式,所以其反义词应体现出与之相反的教育态度或方式。

《过庭之训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