櫜甲束兵成语的解释

春秋12周前
"櫜甲束兵"成语的解释为: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比喻停止战争或不再准备打仗,表示将武器存放起来,进入和平或非战斗状态,常用于描述军队解除武装或国家间和解的情景。

1、櫜甲束兵的拼音

gāo jiǎ shù bīng

櫜甲束兵成语的解释

2、櫜甲束兵的释义

指将铠甲装入口袋,兵器捆绑起来,形容军队准备停止战斗,收起武器,进入休整或撤退的状态,也用来形容和平时期,军队放松戒备,不再进行军事行动。

3、櫜甲束兵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晋大夫对曰:‘昔者吾先君之败楚师于邲,楚是以不敢保其社稷,而委其宗庙,今执事不櫜甲束兵,秣马利兵,秣马厉兵,而观吾之敝邑,是轻寡人之罪也。’”但需注意,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櫜甲束兵”四字连用,而是后人根据文意提炼而成。

4、櫜甲束兵的例句

战争结束后,双方军队都櫜甲束兵,开始着手进行战后重建工作。

5、櫜甲束兵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形容军队停止战斗或进入和平状态。

6、櫜甲束兵的示例

在和平协议签署后,双方军队迅速櫜甲束兵,边境地区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7、櫜甲束兵的近义词

解甲归田、偃旗息鼓、鸣金收兵等,都表示停止战斗或军事行动的意思。

8、櫜甲束兵的反义词

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披甲执锐等,都表示军队处于高度戒备或准备战斗的状态。

《櫜甲束兵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