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粱子弟成语的释义

春秋11周前
膏粱子弟成语的释义指的是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出身富贵、生活奢侈、缺乏实际经验和锻炼的年轻人,含有贬义,暗示这类人可能缺乏勤奋、坚韧和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1、膏粱子弟的拼音

gāo liáng zǐ dì

膏粱子弟成语的释义

2、膏粱子弟的释义

膏粱子弟原指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现泛指娇生惯养的富家子弟,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他们缺乏实际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膏粱子弟的出处

该词最早出自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九漠;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思;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困于猥冗,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枚乘一日而赓《七发》,祢衡当食而草奏,陈琳立马而成章,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若夫骏发之士,资菁华而速藻,矜伐于一时,流誉于一世,亦或有之;然质讷者莫采于文,矜躁者莫美于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辞省而旨畅;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神思》篇曰:“积学以储宝。”刘勰自谓少年以来,周旋于洙、泗之间,十有五年矣,夫洙、泗,即鲁之二水名也,洙水出鲁北,泗水出鲁中,皆流入于济,昔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于此二水之间,门徒三千,达者七十二人,故以洙、泗为儒者之渊薮,举以言学焉,膏粱子弟,未尝离于襁褓;肌肠莹腻,不解寒饥,论室则绮疏绣桷,积牍盈箱;述场则绮阁洞房,珠帘玉砌,吞岳喷江之状,掩陆振海之威,故能瞻宫阃之制,辨章服之仪,岂徒识草木之名,而不辨菽麦者哉!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褊狭,虽美少功,夫以草木之微,犹有可论,况乎文章,弥为缛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此盖文之枢纽,亦作家之要术,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但现代所理解的“膏粱子弟”多指富贵人家的子弟,此释义可能经过后世引申。

4、膏粱子弟的例句

这些膏粱子弟从小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缺乏对社会现实的了解。

5、膏粱子弟的成语用法

通常作为名词使用,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用于描述那些出身富贵但缺乏实际经验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年轻人。

6、膏粱子弟的示例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膏粱子弟,虽然家境富裕,但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7、膏粱子弟的近义词

纨绔子弟(wán kù zǐ dì):指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8、膏粱子弟的反义词

寒门子弟(hán mén zǐ dì):指贫寒人家的子弟,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出身贫寒但勤奋努力的人。

《膏粱子弟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