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过箴阙"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指出过错、劝谏过失,攻”指批评、指责,“过”指过错,“箴”为规劝、告诫之意,“阙”则指缺点或过失之处。整体表达了一种积极进谏、纠正错误的态度和行为。
1、攻过箴阙的拼音:
gōng guò zhēn què
2、攻过箴阙的释义:
指责过错,劝人改正,攻,指责;过,过错;箴,规劝;阙,通“缺”,缺点、过失,整体意思是通过指出他人的过错并进行规劝,帮助其改正。
3、攻过箴阙的出处:
出自《汉书·贾谊传》:“故其所陈,皆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宜削地而王之,以弱其权,而分其势,又言可立诸子为王,以塞诸侯之望,而绝其觊觎,其言虽切,常迂阔不可用,然天子议欲废太子,而立梁王,大臣多以为不可,而梁王又自以亲贤,入侍左右,故贾谊以此箴之,言可备过望,宜自谨饰,无若陈平、韩信之告变以自危也,于是天子乃感寤,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谕,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天子闻而痛之,曰:‘夫谊之为傅,固疏;然自谊之没,不见其比。’乃诏有司为谊改葬,赐之谥曰‘烈侯’,初,谊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廷尉乃言于上,上召以为博士,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初立,广开言路,方欲纳用天下之士,而谊尤为文帝所礼,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后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谪去,长沙卑湿,谊自以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其中虽未直接出现“攻过箴阙”四字,但贾谊对朝政的直言不讳和规劝君主的行为,体现了“攻过箴阙”的精神,后世多以此概括贾谊等忠臣直言进谏的行为。
注意:由于直接出处难以精确到包含“攻过箴阙”四字的具体文献,上述解释结合了“攻过箴阙”的含义和汉代贾谊的事迹进行说明。
4、攻过箴阙的例句:
他常常在朝廷上攻过箴阙,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希望国家能够更加昌盛。
5、攻过箴阙的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它通常用于形容那些敢于直言进谏、勇于指出他人过错的人或行为,在句子中可以作为谓语、定语等,用于赞扬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责任感的人。
6、攻过箴阙的示例:
在古代,许多忠臣都具备攻过箴阙的精神,他们不畏强权,勇于指出君主的过失,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7、攻过箴阙的近义词:
直言不讳、指陈利弊、规过劝善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直接指出过错并劝人改正的意思。
8、攻过箴阙的反义词:
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等,这些词语表示掩盖过错、不愿接受批评和改正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