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垒深沟成语的解释为:筑起高高的堡垒,挖下深深的壕沟,形容防御工事坚固,也可用来比喻行为做事充分准备,严加防备。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军事防御的严密或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周全准备。
1、高垒深沟的拼音:
gāo lěi shēn gōu
2、高垒深沟的释义:
指构筑起高高的堡垒,挖掘深深的壕沟,形容防御工事坚固,也用来比喻准备充分,防御严密。
3、高垒深沟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孙子兵法·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焉知胜败之所在?是故散地不宜将兵,轻地不留,争地勿攻,交地勿绝,衢地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其中虽未直接出现“高垒深沟”四字,但孙子兵法中强调的防御策略和工事建设理念与之相符,后世多将此类防御策略概括为“高垒深沟”。
4、高垒深沟的例句:
面对敌人的进攻,我们采取了高垒深沟的策略,确保防线固若金汤。
5、高垒深沟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军事等。
6、高垒深沟的示例:
在古代的战争中,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人们常常会在边境地区修建高垒深沟,以增强防御能力。
7、高垒深沟的近义词:
深沟壁垒、固若金汤、铜墙铁壁等。
8、高垒深沟的反义词:
一触即溃、不堪一击、土崩瓦解等,这些反义词都形容防御不坚固,容易被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