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险不臣成语的释义为:指依恃地势的险要,不服从天子的命令,形容违抗君命,背叛朝廷的叛逆行为,或指占据险要地势,不服从管辖,自成一派,不接受统治者的臣服。
1、负险不臣的拼音:
fù xiǎn bù chén
2、负险不臣的释义:
指依恃地势的险要,不服从朝廷的统治或命令,形容某些势力或地区凭借地理优势而拒绝臣服或归顺。
3、负险不臣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今将军拥众西,无以异于盗,窃为将军忧之,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奸生;顺之以恩,恩竭则慢起,所以致弊,实由于此,今主上神器至重,将相王侯,莫不人臣,君复欲取益州,若其不捷,祸转及己;窃为君危之,若其捷,必以益州为基宇,深构险阻,以固其资,然后举兵以向秦川,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今刘璋不修仁德,攻战连年,不能克,军旅疲弊,国无蓄积,百姓疲敝,璋之败亡,不久必矣,君以此向秦,则必克矣,益州既定,以广汉、梓潼、巴、蜀为资,深根固本,然后图向中原,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若疑于此,复求于众,众必以王师之利,不能除蜀,且蜀地之人,主负险不臣,而阻兵守之,则秦川之地,可得而并也。”
4、负险不臣的例句:
那些负险不臣的割据势力,最终都将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5、负险不臣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某些势力或地区凭借地理优势而拒绝臣服或归顺的行为。
6、负险不臣的示例:
在古代,一些地处偏远且地势险要的地区,常常会出现负险不臣的割据势力,他们凭借地理优势,拒绝接受中央朝廷的统治。
7、负险不臣的近义词:
割据一方、恃险而骄、据险自固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凭借地理优势而拒绝臣服或归顺的意思。
8、负险不臣的反义词:
俯首称臣、归顺朝廷、顺天应命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臣服或归顺中央朝廷的意思,与“负险不臣”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