簠簋不饬成语的解释

春秋14天前
簠簋不饬成语的解释为:簠、簋都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也用作礼器,借指官吏的禄位;饬为整饬。该成语形容器皿不干净,也比喻为官不廉,贪赃枉法,同“簠簋不修”。

1、簠簋不饬的拼音:fǔ guǐ bù chì

2、簠簋不饬的释义:簠(fǔ)和簋(guǐ)都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也用作礼器,在祭祀和宴飨时使用,簠簋不饬意指这些礼器不整洁,引申为官吏不遵守礼法,贪污腐化,行为不端。

簠簋不饬成语的解释

3、簠簋不饬的出处:此成语出自《汉书·贾谊传》,原文为“古者天子左五庙,右五庙,前有三朝,朝一簠簋,以木为之,致其朴也,物至不致美也,为其修敬不饬也,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僭上帝,此簠簋不饬者也。”

4、簠簋不饬的例句:在朝廷中,若有官员贪污受贿,生活奢靡,便可说他“簠簋不饬”,意指其违背了为官之道,失去了清廉之本。

5、簠簋不饬的成语用法: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官员或掌权者的道德败坏,行为不检,是对其违背礼法、贪污腐化的严厉批评。

6、簠簋不饬的示例:历史上,某些朝代末期,由于官员普遍“簠簋不饬”,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最终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7、簠簋不饬的近义词:贪污腐化、营私舞弊、道德沦丧等,这些词语都用于形容官员或掌权者违背道德和法律,追求私利的行为。

8、簠簋不饬的反义词: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克己奉公等,这些词语则用于形容官员或掌权者坚守道德和法律,公正无私,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品质。

《簠簋不饬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