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我杯羹成语的释义

风云22天前
"分我杯羹"成语的释义是指从别人分享的羹汤中分给自己一杯,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到一份利益或好处。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共享或分配时希望得到一份,带有一定的祈求或希望得到公平分享的意味。

1、分我杯羹的拼音

fēn wǒ bēi gēng

分我杯羹成语的释义

2、分我杯羹的释义

原意是希望从别人那里分享到一杯肉羹,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到利益或好处,也用来形容希望得到别人的一点儿东西或分享到某种利益。

3、分我杯羹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是汉王(刘邦)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汉王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立太子,令守栎阳,谓张良、陈平曰:“诸侯不从约,倍盟,伐楚,何以令我得啖此乐?独守此城,与诸侯连和,不过六岁,楚必破矣。”以郦生行说魏王豹,豹不听,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豹请降,汉王不许,遂斩豹,汉王还至洛阳,举军皆饥,汉王病愈,欲引兵入宛叶,张良谏曰:“汉王方病愈,士卒罢,楚军盛,不可与战,且宛叶,楚之坚城,未易攻也,闻大王士卒屠颍阳,皆食其醪,观兵颍北,以郦生为不忠,欲诛之,郦生去,令我沛公麾下陈平说魏王豹,豹以国听,今为大王计,不如南收宛叶,北取陈留、卫、河间,东取齐,西取秦,然后乃可图于楚也。”汉王从其计,乃出宛叶间,与黥布行收兵,南攻宛,西拔郦,北收陈留、卫、河间,下颍川、洛阳,降韩王信,遂至成皋,汉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诸侯皆背汉,复与楚合,汉王使张耳与韩信遂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赵王歇,北击燕,燕王臧荼降,东击齐,齐王田广走,汉王欲引兵西归,张良、陈平谏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楚兵强,正可乘此破也。”汉王乃引兵遂北,破韩信军于泜水上,斩成安君陈馀,大破赵军,韩信亡走赵,赵相国不肯纳,乃追斩之,汉王闻韩信已死,又闻齐、燕皆降,乃使张良往说汉王,汉王使良还,范增急击汉王,汉王走,为楚兵所追,放者多不及渡,汉王乃以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汉战于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大败,堕睢水,多死,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沛父兄皆闭匿,汉王夜半驰之沛,见家人无恙,乃引军去,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曲周侯郦商将兵救之,战不利,汉王复使将军纪信往说项王,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汉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枞公、魏豹守荥阳,周苛、枞公谋曰:“魏豹者,楚将,今者虏豹,豹至必反汉,不如杀之。”遂杀豹,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复守之,取宛、叶,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不听,汉王患之,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于是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汉王使张良往说项王,请汉王食,项王许之,汉王食罢,欲去,项王曰:“且慢走,汉王!何辞?”汉王曰:“吾闻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吾今乃得与诸侯相钧,且游,吾守栎阳,诸侯皆从属,不如与人,分我杯羹耳。”项王不听,汉王以故得脱,这段记载中,虽然“分我杯羹”的直接表述并未出现,但“分我杯羹”这一成语后来用以概括汉王希望从项王那里得到一些利益或好处的情境。

4、分我杯羹的例句

他总是希望从公司的大项目中分我杯羹,得到一些额外的奖金或提成。

5、分我杯羹的成语用法

作为动词短语使用,通常用于描述某人希望得到别人分享的利益或好处,有时也带有讽刺或批评的意味,指某人过于贪心或自私。

6、分我杯羹的示例

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某人总是试图从团队成果中分我杯羹,而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那么这种行为将会损害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7、分我杯羹的近义词

分一杯羹、分一杯利、沾光、捞好处等。

8、分我杯羹的反义词

独享其成、独占鳌头、自私自利(但需注意,这些反义词在语境和用法上与“分我杯羹”有所不同,具体使用时需根据语境进行选择),更贴近的反义词可能是“毫不分享”或“一毛不拔”,用以形容完全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利益或好处的行为。

《分我杯羹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