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颜苦谏是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的成语。它形容臣子或下属对上级直言规劝,不惜冒犯其威严,以苦口婆心的态度进行劝谏,希望上级能够听取并改正错误。
1、犯颜苦谏的拼音:
fàn yán kǔ jiàn
2、犯颜苦谏的释义: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竭力规劝其改正错误。“犯颜”意为冒犯尊严,“苦谏”则指竭力规劝。
3、犯颜苦谏的出处:
此成语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及《史记·邹阳列传》等古籍,原指古代臣子不顾个人安危,直言进谏君主的行为。
4、犯颜苦谏的例句:
尽管知道可能会触怒皇上,但他仍然决定犯颜苦谏,以国家大局为重。
5、犯颜苦谏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臣子对君主,它强调了一种不顾个人安危、勇于直言的精神。
6、犯颜苦谏的示例:
唐朝名臣魏征,多次犯颜苦谏唐太宗李世民,指出其政策中的错误,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7、犯颜苦谏的近义词:
直言不讳、忠言逆耳、犯上直谏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敢于直言、不畏权势的精神。
8、犯颜苦谏的反义词:
阿谀奉承、曲意逢迎、默不作声等,这些词语则表达了顺从、讨好或保持沉默的态度,与犯颜苦谏形成鲜明对比。
《犯颜苦谏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