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八方成语的释义

生辉32周前
耳听八方的成语释义为:形容人听觉灵敏,能够同时注意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或动静,常用来形容人机警、警觉,能够迅速捕捉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或变化。

1、耳听八方的拼音

ěr tīng bā fāng

耳听八方成语的释义

2、耳听八方的释义

原指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听觉灵敏,能同时注意到多方面的声音或情况,也形容人机警,注意力集中,能够迅速察觉周围的变化。

3、耳听八方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六韬·龙韬·军势》:“必击其首,尾不救者,此谓夹击之势,故曰:‘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卜其强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故国无军旅之难而运粮者,虚也;民菜色者,穷也,千里馈粮,民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夫运粮百里,无一年之食;二百里,无二年之食;三百里,无三年之食,是国虚,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又曰:‘兵者,凶器;战者,逆德,将者,死官;胜者,死事,故明将慎之,良将警之,不以众而骄,不以安而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残灭之政,累世受患;造作过制,虽成必败。’夫将者,国之命也,将能制胜,则国家安定,故曰:‘将能清,能净;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故曰:‘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将者,能思士如渴,则策从焉,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谗,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有三,则下奔北;有四,则祸及国。”其中虽未直接提及“耳听八方”,但“察敌情”、“伺其空隙”等表述与“耳听八方”的警觉、全面观察之意相通,后世将其引申为“耳听八方”以形容人的警觉与机敏,现代多认为此成语源自古代兵法或民间智慧,具体出处难以考证。

4、耳听八方的例句

在商场上,他总能耳听八方,及时捕捉到市场的最新动态,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5、耳听八方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很机警,通常用于形容人在处理事务时能够全面考虑,不遗漏任何细节。

6、耳听八方的示例

作为一名优秀的侦探,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耳听八方,才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到案件的线索。

7、耳听八方的近义词

眼观六路、耳听心辨、八面玲珑(在形容警觉、机敏方面,虽“八面玲珑”原意不同,但也可引申为处事圆滑、面面俱到,不过更多用于贬义,需谨慎使用)。

8、耳听八方的反义词

闭目塞听、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这些词语都表示对周围事物不关心、不留意或缺乏警觉。

《耳听八方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