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编残简成语的解释是指编连竹简的绳子断了,书也残缺不全;比喻书籍年代久远,残缺不全,也用来比喻资料残缺不全或内容不够完备、不够系统的情况。
1、断编残简的拼音:
duàn biān cán jiǎn
2、断编残简的释义: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献,编,指用来穿连竹简的绳子;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或木片。“断编残简”形象地描绘了书籍因年代久远或保存不善而出现的断裂、残损状态。
3、断编残简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北宋时期欧阳修的《进〈唐书〉表》:“臣宿昔所读,至有遗忘,而于《列传》,断编残简,尤多脱阙。”欧阳修在此表达了自己在阅读和整理《唐书》时,发现许多列传因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
4、断编残简的例句:
在图书馆的古籍区,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断编残简,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5、断编残简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宾语、定语,用于形容书籍或文献的残缺状态,它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常用于描述古籍或历史文献的保存情况。
6、断编残简的示例:
考古学家在古墓中发现了一批断编残简,经过仔细研究,这些残简竟然是失传已久的古籍片段。
7、断编残简的近义词:
- 残篇断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献,与“断编残简”意思相近。
- 断简遗编:也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文献,同样可以用来形容古籍的保存状态。
8、断编残简的反义词:
- 完好无损:指物品或文献没有受到任何损坏,保持原样,与“断编残简”形成鲜明对比。
- 完整无缺:形容事物或文献完整无缺,没有任何缺失或损坏,与“断编残简”的残缺状态相反。
《断编残简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