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谟训诰成语的解释通常指的是《尚书》中四种重要文体的并称,包括典(治国的常法)、谟(治国的大计)、训(大臣的劝告)、诰(君王的命令和勉励),这些成语体现了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原则。
1、典谟训诰的拼音:
diǎn mó xùn gào
2、典谟训诰的释义:
典、谟、训、诰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四种重要文体,多用于记载古代圣贤的言辞、教诲和法令。“典”指重要的法则、制度;“谟”指谋略、计划;“训”指教导、训诫;“诰”则是古代帝王对臣民的告诫或命令,这些文体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道德思想的重要载体。
3、典谟训诰的出处:
这些文体主要出自《尚书》,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汇编,包含了从上古到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记录,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典、谟、训、诰等文体。
4、典谟训诰的例句:
- 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书·尧典》)
- 谟:“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
- 训:“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尚书·无逸》)
- 诰:“王若曰:‘告尔殷多士……’”(《尚书·多方》)
5、典谟训诰的成语用法:
虽然“典谟训诰”本身不是一个成语,但其中的元素可以融入成语中,如“谆谆教诲”(类似训诫之意)、“奉天承运”(类似帝王诰命之意),不过,直接以“典谟训诰”为成语的用法并不常见。
6、典谟训诰的示例:
在古代,君主常通过发布诰命来传达政策、法令,而贤臣则通过撰写典、谟、训等文体来辅佐君主治理国家。《尚书》中的《大禹谟》就记载了大禹治理洪水时的谋略和计划,而《无逸》则是对后世君王的训诫,告诫他们不要贪图安逸,要勤勉治国。
7、典谟训诰的近义词:
由于“典谟训诰”是四种不同文体的总称,因此很难找到一个完全对应的近义词,但可以说,它们都与古代文献、政治教诲、法令制度等相关,因此可以近似地理解为“古代文献教诲”或“古代政治文献”。
8、典谟训诰的反义词:
同样地,由于“典谟训诰”是四种文体的总称,且这些文体都承载着重要的政治、文化和道德意义,因此很难找到一个完全对应的反义词,但如果从反面来理解,可以说它们与“庸俗言辞”、“无稽之谈”等相对立,因为这些言辞缺乏政治教诲和法令制度的严肃性,这种对比并不十分贴切,因为“典谟训诰”所涵盖的内容远比这些反义词要丰富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