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而治成语的释义为: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安享太平的功业,也可比喻只是坐着享受,而不去费心费力地做事情就能把事情办好。
1、垂拱而治的拼音:
chuí gǒng ér zhì
2、垂拱而治的释义:
垂拱而治指帝王不亲自管理国家政事,只让臣下各司其职,自己则安坐朝廷之上,垂衣拱手,进行统治,形容治理国家毫不费力,无为而治。
3、垂拱而治的出处:
《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这句话是形容周武王在灭商后,通过实行德政、奖赏功臣、信任贤能等措施,使得天下安定,自己则可以轻松地治理国家。
4、垂拱而治的例句:
在古代,有些贤明的君主能够实行垂拱而治,让国家长治久安。
5、垂拱而治的成语用法:
垂拱而治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形容帝王治理国家的方式。“他是一位能够垂拱而治的明君。”
6、垂拱而治的示例:
汉文帝时期,他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减轻百姓负担,任用贤能,使得国家安定繁荣,他自己也得以垂拱而治。
7、垂拱而治的近义词:
无为而治、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但需注意,这些近义词在语境和含义上有所差异,无为而治更贴近垂拱而治的政治理念)。
8、垂拱而治的反义词:
事必躬亲、宵衣旰食、勤勤恳恳,这些词语都形容人非常勤奋、努力,与垂拱而治的轻松治理方式形成对比。“他凡事都事必躬亲,与垂拱而治的帝王形成鲜明对比。”
《垂拱而治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