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一丁"成语的摘要:该成语意指一个人连最简单的“丁”字也不认识,常用来形容人文化水平极低或完全不识字,属于极端无知的状况,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用于讽刺或批评那些缺乏基本文化知识的人。
1、不识一丁的拼音:
bù shí yī dīng
2、不识一丁的释义: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文化水平极低,文盲状态,丁在这里是“个”的意思,用以强调数量极少,乃至为零。
3、不识一丁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原句表达了当时社会对于武艺与文化的看法,认为即便有再大的力气,也不如识得一个字来得重要。
4、不识一丁的例句:
他虽然身体强壮,但由于从小家境贫寒,没上过学,所以不识一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5、不识一丁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人的文化水平极低,是贬义词,在句中可以直接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群体的文化状态。
6、不识一丁的示例:
在那个偏远的山村,教育资源匮乏,很多老人都不识一丁,连基本的读写能力都没有。
7、不识一丁的近义词:
目不识丁、胸无点墨、才疏学浅等,都是形容人缺乏文化知识或学问的词语。
8、不识一丁的反义词: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等,这些成语则用来形容人学识渊博,文化修养深厚。
《不识一丁成语的释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