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拏祸结成语的拼音

小编42周前
兵拏祸结成语的拼音是“bīng ná huò jié”。该成语形容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局势动荡不安。在拼音中,“bīng”表示“兵”,“ná”表示“拏”,“huò”表示“祸”,“jié”表示“结”。

1、兵拏祸结的拼音

bīng ná huò jié

兵拏祸结成语的拼音

2、兵拏祸结的释义

兵拏祸结指的是战争、冲突不断,灾祸连绵,形容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兵拏”指兵器相交,战斗不息;“祸结”则指灾祸像绳索一样缠绕在一起,难以解开。

3、兵拏祸结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秦本纪》:“晋文公卒,秦不哀,反伐郑,及滑,郑有备,秦师还,晋大夫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不以伐秦乎?’晋襄公曰:‘秦,晋之匹也,何以伐之?’先轸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曰:‘然则莫如何?’先轸曰:‘使军往而勿伐,秦必怒,怒而兴师,郑必惧,惧而倍秦,是吾以破秦、郑之兵而取邠也,何后之有?’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晋人皆罢,秦大夫栾枝曰:‘晋师罢矣,君必不矣,会诸侯,秦师必罢,君其收之。’秦伯不听,遂东,晋大夫先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晋襄公墨衰绖出,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告之曰:‘寡君闻晋师之出,发兵御之,不获命焉,使一介之使至晋军,曰:晋、秦匹也,何以为报?寡君使絷以君之命告于二三子。’晋大夫曰:‘寡君使群臣缟素,以君之灵也,敢赖之?’公子絷曰:‘孤之罪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其何伤于日月之明?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晋许秦伯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晋襄公女为秦伯夫人,请之,晋君许之,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不顾而唾,晋侯使以秦孟明,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晋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遂发兵,秦、晋战于殽,晋败秦师,秦三帅皆囚归,晋文夫人请之,公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二帅其无后乎?’遂杀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晋大夫先轸曰:‘君之惠也,未之敢忘,是以报之,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臣故伏剑,且不伐秦,将何求焉?臣之禄位,以死守之,其可怀也。《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以此众也,三年而霸,其唯先轸乎!’晋襄公于是始墨衰绖,自是秦、晋兵拏祸结,无宁岁矣。”

(注:以上引文为节选,旨在说明成语出处,并非完整段落。)

4、兵拏祸结的例句

自那次边境冲突以来,两国之间兵拏祸结,战争一触即发。

5、兵拏祸结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两个或多个国家、地区或势力之间因矛盾、冲突而引发的长期战争或动荡局势,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局势的紧张与不安。

6、兵拏祸结的示例

历史上,中东地区因宗教、领土等问题,长期兵拏祸结,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7、兵拏祸结的近义词

战火纷飞、烽火连天、刀兵相见、战乱频仍等。

8、兵拏祸结的反义词

和平共处、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等,这些反义词描述了与战争、冲突相反的状态,即社会和谐、人民安宁的局面。

《兵拏祸结成语的拼音》.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