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树一帜成语的解释为: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树:立;帜:旗帜。指与其他人家不一样,自成一家,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通常用于形容在艺术、学术等领域中有独特见解或创新的人或事物。
1、别树一帜的拼音:
bié shù yī zhì
2、别树一帜的释义:
指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具有独特的风格或主张。
3、别树一帜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卷三:“元、白在唐朝所以能别树一帜者,以其能自拔于流俗也。”意指元稹和白居易在唐代能够自成一家,是因为他们能够超脱于当时的世俗风气。
4、别树一帜的例句:
他的艺术作品在色彩运用上别树一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5、别树一帜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或创新之处。
6、别树一帜的示例:
在文学创作上,鲁迅的作品以其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别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7、别树一帜的近义词:
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标新立异、独具匠心等,都表示在某一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或创新。
8、别树一帜的反义词:
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等,表示缺乏个性,没有独特风格,跟随大众或传统。
《别树一帜成语的解释》.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文档